信息来源:大公佛教 2020年5月27日
编者按:2020年5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出席了两会会议,并再次提交了:希望国家将三春与立夏交汇的5月6日,设立为"护生日"的建议。
圣辉法师在建议中指出:自20世纪以来,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从而产生了"生态危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不但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且报告还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迥异于西方传统。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和宇宙的思想、打破了人与万物的对立状态,体现了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才能克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以下为圣辉法师建议全文。
古往今来,生态环境都是国家和人民面对的主题。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人类被设置在宇宙的"中心",凌驾于万物之上,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目的不是为了"回报"自然,而是为了"改造"与"征服"自然。故在主客二分的观念和科技进步的助推下,人类这种宰制能力被不断放大,终于导致了宇宙秩序被破坏的灾难性后果。所以自20世纪以来,环境保护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从而产生了"生态危机"。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对生命和宇宙的理解迥异于西方传统。儒家主张"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就是认为自然界是有生命的,是人类生命之源,人类应当尊重自然界;道教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佛教从"缘起性空"的宇宙观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生命观出发,形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思想,将"不杀生"作为佛教徒的根本大戒,并且践行素食、与现在提倡的绿色生活方式相通。而绿色生活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对环境友好、健康的生活,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和宇宙的思想、打破了人与万物的对立状态,是对关于人与自然、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是现代这一日益生态失衡的时代、凸显出一种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体现了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才能克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而且对于生态环境,佛教还主张,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是相互依存的,是"正报"与"依报"的关系。"正报"是内在的身心世界,"依报"是外在的自然环境。一切山河大地、花鸟虫鱼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是依报;而人类的行为、言语、思想构成身、口、意三业,是正报,正报是主动的,依报是被动的,依报随着正报而转移。故自然环境的好坏是与人类的观念、思想和行为不可分离的。所以人类的身心和谐,就能促成自然环境的和谐;反之,人心不善、浮躁不安、制造恶业,必然环境恶劣、灾害不断。而生态问题产生,若从人类自身、或是从人类的精神深处寻找原因,那就是人类欲望的过度膨胀,在无休止地外逐中丧失了自我。当今人类正生活在一个物欲横流、消费至上的时代,人类在肆无忌惮的、毫无节制的消耗和浪费地球有限的资源,过度消费和享受已经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流行病"。这是人类生存的悲剧,也是导致现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因此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生命,尊重自然。而世界上生物种类非常多,多到有870万种,在这些物种中,野生动物占了89%,我们平时看到最多的是植物,但动物在地球上占了绝大多数,我们中国则是一个生物非常丰富的国家。对于农作物,都觉得是人类生产的,却不知离不开野生动物。很多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如传花授粉、传播种子、包括对害虫的控制。有科学家估算,传粉的动物,就超过了4万种,它们对于全球作物的贡献,都功不可没。但人类对有功的野生动物不但没有感恩和爱护,而且丧尽天良对其狂捕滥杀。为了贪口腹之欲,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跑的,只要逮住、都幸免于难;在人类的乱吃、滥捕中,使有些没有达到濒危境地的野生动物也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尤其触目惊心的是、一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就可以杀死35万只昆虫,而大量昆虫的死亡也破坏了植物的授粉。
早在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四十九卷中就告诫世人:"诸鸟有毒","凡鸟自死目不闭,自死足不伸,白鸟玄首,玄鸟白首,三足、四距、六指、四翼,异形异色,皆不可食,食之杀人"。所以人类新发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说来源于野生动物。但现在的人不管那么多,为寻找刺激,什么新鲜就吃什么!对于大自然来说,我们不但要心存感恩心、爱护它,同时我们也需要多一些敬畏之心!不然对于大自然的报复来说,它是可怕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如去年美国爆发的40年来所号称的最致命流感,有两万人死亡、超千万人被感染;今年在世界各地先后爆发的新冠肺炎,至立夏的5月5日、全球就确诊病例数超364万例,死亡超25万例。在两年间、发生的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疫情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吗?所以放野生动物一条生路,也是给人类自己留一条生路。而现代生活实际上是在纵欲主义的绝路上行进,若再不回头,地球有限的资源将被迅速挥霍耗尽,承载人类与万物的伟大星球,人类如果再不自省,将来就会毁在人类的"欲望之海"。
今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强调"我们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野味产业'依然规模庞大,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而生态的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只有各物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这个系统才是健康的。而野生动物的核心价值体现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这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也是我们人类生态健康福祉的基本保障。通过保护野生动物来保护人类自身,让野生动物能帮助人类实现生态保护的功能。但保护动物最终应该是为了尊重生命本身而去做,而不是因为人类的需要才去保护。因为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顶多只占有半个地球,所以我们人类不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要同呼吸、共命运,更要热爱万物、做到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万物和谐,而将野生动物真正的融合进我们的生活,它们与人类就能和谐共存,只要做到了和谐共存,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天长地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时,不但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且报告还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思想。所以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中,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但法律和规定只能规范和引导人们行为,而真正的改变、必须来自人类思想境界的升华。并使这种升华、固化成大家心中"敬畏自然、热爱生命"意义深远的节日,潜移默化为人类文明自觉的品行。并且古人也认为爱护动物是人类应有的道德,所以留下了:"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劝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的千古良言。所谓三春就是春季的孟春、仲春、季春的三个月。而三春的第三个月,正是春夏之交,花草繁茂,动植物繁殖的时候。
为此,作为宗教界的上届全国人大代表,我于2016 年 3 月 8 日,就曾以"敬畏自然,保护生态"为内容,建议设立我国的"护生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复文(2016 年 1946 号)答复,护生日与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宣传教育目标一致、观点相符、内容相近,今后将在我国已设立的时间节点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过程中,充实相关护生工作内容。四年过去了,我依旧认为单独设立"护生日"尤为必要。所以作为本届人大代表再次建议:希望国家选择三春与立夏交汇的5月6日,设立为国家的"护生日"!
因为"护生"不仅仅是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简单问题,而是关乎人类、民族、个人和子孙生存权的根本问题。如果国家能有一个充满了人类大爱的"护生日或者护生节",其善莫大焉!在这一天倡导"国民吃素"的"和气"来化解人间"滥杀滥捕"野生动物的"戾气",树牢"敬畏自然"、"万物平等"的敬畏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爱护自己"的和平共识,宣传人类感恩自然和万物终极和谐的生命理念,从而将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美丽中国"的思想,贯彻到"加强生态建设"的具体行动上,为人类文明的新高度而做出我们的功德。